从被遗忘的黑胶B面,到Jungle与DnB的传奇。
六秒的采样,破碎与重组的旅程,从这里开始…
Amen Break,也称为“阿门碎拍”,是指1969年由美国放克灵魂乐队The Winstons的鼓手G.C.Coleman在歌曲《Amen, Brother》中一段约6秒的鼓点独奏(Solo)。这段短暂的演奏已成为音乐史上被采样最多次的片段之一,是Jungle 、 Drum & Bass (DnB)、Hip-Hop和电子音乐发展的基石,被广泛认为是现代音乐中最重要的循环片段。
<iframe frameborder="no" 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width=330 height=86 src="//music.163.com/outchain/player?type=2&id=566100819&auto=0&height=66">
时间位置: 原曲中大约在1:26至1:34之间。
时长: 约5.2秒 (4小节,以 138 BPM 计算)。
节奏特点: 一段中速的四小节Funk节奏,包含一连串独特的十六分Snare roll和切分音Hi-hat。
核心意义: 其独特的节奏形态为制作人提供了极佳的可塑性,可以通过调速、切片、重新排列、叠加效果(如Distortion、Delay、Reverb)等方式,创造出全新的听感。
《Amen, Brother》作为单曲《Color Him Father》(该曲曾获得格莱美奖)的B面曲发行,最初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乐队及其鼓手G.C.Coleman并未因这段鼓点获得额外的版税或认可。
随着采样技术的兴起,尤其是Akai MPC系列和E-mu SP-1200等采样器的普及,制作人开始从老唱片中挖掘独特的鼓点片段。Amen Break因其纯粹、有力且充满动感的节奏,最早被Hip-Hop艺术家如N.W.A.(在"Straight Outta Compton"中)和电子音乐先驱使用。
Amen Break的真正革命发生在英国。当被加快到极高的速度(160-180BPM)并辅以沉重的Bassline后,它成为了新兴的Jungle音乐的核心标志。其复杂的Snare Roll在高速度下产生了一种标志性的、急促而破碎的节奏纹理,完美体现了Jungle音乐的紧张感和能量。随后,它又成为Drum & Bass的核心元素。著名的变形应用包括:
<iframe frameborder="no" 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width=330 height=86 src="//music.163.com/outchain/player?type=2&id=2036114408&auto=0&height=66">
<iframe frameborder="no" 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width=330 height=86 src="//music.163.com/outchain/player?type=2&id=862427576&auto=0&height=66">
The Winstons的唱片公司并没有为这首B面曲的器乐片段单独申请版权,许多制作人直接从未授权的唱片中采样,或使用已包含该片段的采样库。
虽然这段采样被广泛使用,甚至催生了整个音乐流派,但它的创造者G.C.Coleman和The Winstons在几十年里几乎没有从这段采样中获得任何经济报酬。2006年,G.C.Coleman在穷困潦倒中逝世。[1]
在千禧年之后,随着互联网让人们了解到这段采样的历史,乐迷和音乐人发起了一些众筹活动,以补偿乐队成员。2015年,一位Reddit用户发起活动[2],为G.C.Coleman的临终关怀筹集了超过2.4万美元。2019年,另一项活动为乐队创始人Richard Spencer筹集了资金。
【改变音乐界的六秒钟 - Amen Break-哔哩哔哩】 https://b23.tv/sBMWei2 ↩︎
该活动网址,现已无法进入http://www.gofundme.com/amenbro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