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这类效果器都只是披着各种不同外衣的延迟罢了。
通过将输入的音频信号存储在内存中,并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延迟后将其重新输出,与原始信号混合,从而产生回声效果的效果器。其dsp原理解析详见延迟类效果器。
延迟时间 Delay Time
每次返送声音被延后的时间长度
反馈 Feedback
反送的电平与上一次输入电平的比值,值通常在0到1之间,越大则湿信号衰减越慢。
对延迟时间加以时域量化随机数调制的延迟效果器。具有细碎无序的特征,常用于声音设计。
在数字音频处理板块它们归属于调制类效果器的一个子类,而其底层原理详见延迟类效果器。
FM,AM等调制效果不属于此类,详见调制失真。
本质是将同一个声音复制多份并赋予不同的延迟时间(通常不大于50 ms),并且利用LFO调制延迟时间,调整LFO的相位差,即可产生立体声效果。
将原始音频信号复制一份,然后将其中一个信号进行极短时间的延迟(通常在 0 - 20 毫秒之间),再将延迟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混合。
延迟时间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通常也在 0 - 20 毫秒之间)内进行周期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会导致两个信号之间产生相位差,从而在不同频率上产生增强或抵消的效果,形成独特的梳状滤波效应,进而产生镶边效果特有的声音。
通过将原始信号与经过多个全通滤波器处理后的信号进行混合,就会在不同频率上产生相位差,从而形成梳状滤波效应。
这种梳状滤波效应会在音频频谱上产生一系列的峰值和谷值,加以调制使之随着时间移动,即可产生出移相效果特有的 “扫频” 声音。
全通滤波器(详见滤波类效果器)会改变信号的相位,但不改变其幅度。
模拟声音在空间中扩散反射的效果器。
以空间反射特征分类(此分类方式不包括模拟混响,门限混响等非空间模拟类型):Ambience、Room、Studio、Chamber、Hall、Cathedral/Church、Space
以软件实现方式分类:算法混响,卷积混响。
详见混响
详见混响
由物理方式模拟空间反射声的硬件装置。
软件层面上由算法混响与卷积混响两种方式均可实现,模拟混响与这两者也并非并列关系。
使大型金属板由输入信号为源受迫振动,以声音在金属板内部的反射模拟声音在空间中的反射。
中高频特征明显,谐波复杂,质感独特。
使金属弹簧由输入信号为源受迫振动,以声音在弹簧两端的来回反射模拟声音在空间中的反射。
弹簧可见宏观形变。谐振频率低,共振峰较明显,质感独特。
一种较短的混响类型,使用包络调制早期反射声电平,具有慢启动,快释放的特性,使听感类似倒放。
对湿信号加门限处理,使低于阈值的湿信号不通过,以切断混响尾音。广泛应用于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