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条目目前处于编辑阶段,内容尚未完全完成或考证
本条目目前只有框架性概述,扩充信息尚未完成
曲风分类具有争议性,且近年来音乐风格发展趋于多风格融合,曲风分类仅供参考
广义上被称为EDM(Electronic Dance Music),泛指那些在舞厅/club/电音节场景下大播放的音乐,但是在大多数电音爱好者语境下,EDM通常泛指那些较为商业化的House音乐。
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芝加哥,以其4/4拍节奏、厚重的低音线和灵魂/迪斯科采样为特色。
- Chicago House:低保真鼓机,灵魂、放克采样,人声切片。代表人物:Frankie Knuckles、Marshall Jefferson。
- Deep House:如幻的节奏,爵士/灵魂乐元素,温暖的Bassline。代表人物:Kerri Chandler、Larry Heard (Mr. Fingers)。
- Acid House:“酸性”音色(源于Roland TB-303),迷幻感强。代表人物:Phuture、DJ Pierre。
- Garage House:偏向R&B、福音人声,节奏较Deep House更跳跃。代表人物:Larry Levan、Todd Terry。
- Tech House:结合Techno的节奏、工业感和House的旋律。代表人物:Fisher、Green Velvet。
- Progressive House:长段落结构、有史诗感的旋律;2010年后出现更商业化、旋律驱动的变体(有时称为Melodic House)。代表人物:Eric Prydz、Deadmau5;商业化变体:Avicii、Tobu。被认为是国内电子音乐的启蒙
- Future House:受Bass House影响,有更EDM化、高频音色的Drop部分。代表人物:Tchami、Oliver Heldens。
- Bass House:结合Dubstep、Bass Music的低音部分。代表人物:Jauz、Ghastly。
- Tropical House:轻松、度假风,常用钢鼓、木吉他音色。代表人物:Kygo、Thomas Jack。
- French House (Nu-Disco):受Disco影响,大量使用滤波效果。代表人物:Daft Punk、Justice。
- Electro House:高能量、电气化的合成器音色。代表人物:Hardwell、Knife Party、MK。
- Funky House:强调放克吉他、贝斯线,律动感强。代表人物:Armand Van Helden、Masters at Work。
- Soulful House:以R&B、Soul人声为主,情感丰富。代表人物:Louie Vega、Kenny Dope。
- Afro House:融合非洲鼓点、部落人声。代表人物:Black Coffee、Keinemusik。
- Ghetto House:粗糙的鼓点,街头、生活化的人声采样。代表人物:DJ Funk、DJ Deeon。
- Microhouse:极简主义,类似Minimal Techno,但更加柔和。
- Disco House:采样于经典迪斯科曲目。
- Tribal House:使用非洲、拉丁打击乐,节奏复杂。
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底特律,以其机械感、重复的节奏和未来主义音色著称。
- Detroit Techno:旋律性强,带有科幻感。代表人物:Juan Atkins、Derrick May、Kevin Saunderson("Belleville Three")。
- Minimal Techno:极简主义,少量元素重复变化,强调空间感。代表人物:Robert Hood、Richie Hawtin(Plastikman)。
- Acid Techno:经常使用Roland TB-303合成器的标志性“酸性”音色,节奏规整,具有迷幻感。代表人物:Hardfloor、Chris Liberator、999999999。
- Industrial Techno:黑暗、沉重,受工业音乐影响。代表人物:Blawan、Perc、SNTS。
- Melodic Techno:结合Progressive House的旋律,通常为小调,情感丰富,旋律动机贯穿全曲。代表人物:Tale Of Us、Mind Against、ARTBAT。
- Hard Techno:高速、尖锐、失真的Kick鼓。代表人物:Kobosil、I Hate Models。
- Dub Techno:受Dub Reggae影响,大量混响、延迟,氛围感强。代表人物:Basic Channel、Deepchord。
- Hypnotic Techno:长段落、循环渐进,制造恍惚感。代表人物:Rødhåd、DVS1。
- Peak-Time Techno:适合大型音乐节,强能量、大动态。代表人物:Charlotte de Witte、Amelie Lens。
- Tech House:介于Techno和House之间,律动感更强。代表人物:Fisher、Green Velvet。
- Schranz:极快、粗糙的鼓点,一般BPM在150~160左右,部分极端情况可达180BPM。代表人物:Chris Liebing、DJ Rush、siromaru、TKG。
- Tribal Techno:融合非洲、拉丁打击乐,节奏复杂。代表人物:Carl Cox、Danny Tenaglia。
- Ambient Techno:慢速、空灵,类似IDM。代表人物:The Orb、Biosphere。
- Ghetto Tech:结合Booty Bass和Techno。
- Acidcore:Acid Techno、Hardcore的混合风格。
- Space Techno:科幻电影音效、Techno节奏。
起源于90年代,以旋律性强、渐进式结构和情感丰富的合成器音色著称。
- Classic Trance:受Acid House影响,使用TB-303合成器。代表人物:Paul van Dyk、BT、Sasha。
- Uplifting Trance:高潮部分旋律激昂。代表人物:Aly & Fila、The Thrillseekers。
- Progressive Trance:结构长、节奏渐进,类似Progressive House,但更旋律化。代表人物:Tiesto(2000年代)、Above & Beyond、zts。
- Tech Trance:结合Techno的节奏、Trance的旋律。代表人物:Simon Patterson、Bryan Kearney。
- Psytrance:高速、重复的Bassline,迷幻氛围。子风格:Full-On Psytrance、Dark Psytrance、Progressive Psytrance。代表人物:Infected Mushroom、Vini Vici、Hujaboy、影虎。
- Vocal Trance:突出人声(多为女声)演唱,情感化。代表人物:Armin van Buuren、Dash Berlin。
- Goa Trance:Psytrance的前身,受印度或中东地区民族音乐影响。代表人物:Astral Projection、Man With No Name。
- Hard Trance:使用相比于一般Trance更硬的底鼓,并且许多会带有旋律。早期Hardtrance更加偏向旋律的表现,而现代Hardtrance通常会有更多Acid、人声切片等等加入曲中。代表人物:Noath。推荐曲目:早期《Sunrise - Alphazone》;现代《Archive (Extended Mix) - Renegade System》。
- Euro Trance:商业化Trance。
- Hyper Trance:有时具有相对更高的BPM,更为Hyper的音频处理,千禧年的合成器音色。有时会与HDM、Techno等音乐融合,与Neo-Trance、Hardwave等具有一定关系,表现形式多样。代表人物:nuphory、crayvxn等。
- Neo-Trance (2000s):结合Ambient、IDM元素。
- Neo-Trance (2020s):使用hard trance与hardcore元素,速度更快,互联网音乐。
Bass Music 是一个广义分类,涵盖所有以低频Bass音乐为核心的电子音乐。
- Dubstep:Wobble Bass、Half-Step节奏。子风格:Brostep、Deep Dubstep、Riddim。代表人物:Skrillex、Excision、Zeds Dead。
- Deathstep:相对其他Dubstep更深地与死亡金属、古典交响氛围结合,多使用高度失真的Bassline与鼓组。代表人物:Code:Pandorum、Evilwave。代表性曲目:《The Ragnarok - Code:Pandorum / 100Hurts / Kreten》、《Demons - Evilwave》、《Heaven - Frequensphere》。
- Minatory:Dubstep派别中最地下的一支,最初由deathstep的极端派系与黑金属的极端派系电子化混合诞生。代表人物:Havel(Creepa)、Influx、White Eyes、Viridus、Moth。代表性曲目:《Harakiri - Havel / Viridus》、《Delusion - White Eyes》、《Forgotten Void Of Bloodstained Mirrors (Original Mix) - Influx》。
- Drum & Bass:标志性的快速Breakbeat鼓点(~174BPM)和长线条Bass律动。代表人物:Pendulum、Andy C、Camo & Krooked。
- Neurofunk:拥有较碎的Drum & Bass鼓组,且伴有富有冲击力和滤波感的Neuro Bass。氛围大多较为黑暗(哥特、克苏鲁……)。代表人物:Silentroom、Street、Project-G、Akira Complex等。代表性曲目:《Nhelv - Silentroom》、《Choke - Project-G》、《MONONOKE - seatrus》。
- Trap:受Hip-Hop影响,808鼓组、低音Bass。子风格:EDM Trap、Hybrid Trap、Wave Trap。代表人物:RL Grime、Baauer、Flosstradamus。
- Future Bass:温暖Synth、切分Bassline。代表人物:Flume、San Holo、Stayloose、Louis The Child。
- Melodic Bass:厚实的Saw Chord、带大量谐波的Bass。代表人物:ILLENIUM、Seven Lions、NURKO。代表性曲目:《Sideways - ILLENIUM / NURKO》、《In The End - Dabin / Said The Sky》。
- Melodic Dubstep:旋律化的Dubstep。
- Trancestep:由Fractal和Au5开创,特点是一般具有Trance的Lead、Arps等,使用具有抽吸感的Bass音色。将Trance的元素、神韵和Bass Music结合。代表人物:Au5、Fractal(已退圈)、modus.、Talurre(TeslaX)、Derpcat、KIVA、BlackY。代表性作品:《Seraphim - Au5》、《Ecotone (Au5 Remix) - PSY FI / Au5》、《Infinite Wings - Au5》。
- Colo(u)r Bass:“Colo(u)r Bass”一词由Chime首创,特点是将Heavy Bass与旋律化Bass Music结合,赋予Heavy Bass的Bass音色以调性。代表人物:Chime,Xilent,Sharks,Skybreak,Au5,Ace Aura、ていぬ等。
- Moombahcore:BPM 110-128,由早期Monstercat系列制作人开创,兴盛于2010年-2015年。代表性音色:yio bass。代表人物:Skybreak(早期);Chime(早期);USAO;C-show。
- Glitch Hop:故障艺术。
- Bass House:House的标志性four on the floor节奏,但会使用Dubstep等风格的Bass来塑造律动,近年来与Tech House有融合趋势。代表人物:Jauz、Ghastly、Habstrakt。
- Complextro:Complex Electro House,复杂化的律动,高丰富的音色。代表人物:Porter Robinson(命名者)、Virtual Riot、AU5、Chime、Mameyudoufu、Yunosuke(雄之助)。
- UK Bass:受UK Garage影响。子风格:UK Garage、Bassline、Grime。代表人物:DJ EZ、Skepsis、Wiley(Grime)。
- Experimental Bass:非常规音色设计。代表人物:G Jones、Eprom、Ivy Lab。
HDM是一个以失真、极端EQ等重型效果器进行音色设计为基础的广义分类,其特点是相对其他曲风而言较强的失谐和失真。"核类"(Core)常被用作一个宽泛的标签,涵盖了一系列高BPM、能量感强的电子音乐风格,其中许多是Hardcore的子类型,但也包括其他融合了硬核元素的风格。它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单一音乐流派。
- Gabber:前身为Hardcore Techno,发源于荷兰,以失真的909底鼓为主导,一般BPM在180-200之间。同时诞生了Hakken舞种。代表人物:DJ Hixxy、Scott Brown、Kenta-v.ez.、Morven。
- (Mainstream) Hardcore:是一种以高失真鼓为基础的高速舞曲,由Gabber发展而来,一般BPM在165-185之间,发源于荷兰。代表人物:Angerfist、D-fence、Hellsystem、Valtrax(BlueWind/Knighthood)。
- Uptempo Hardcore:Uptempo Hardcore是Hardcore的高速极端分支,速度通常在200到300 BPM以上。其核心是极度失真、轰鸣的中频Kick,循环重复的高亢旋律。代表人物:Deadly Guns、Greazy Puzzy Fuckerz、Dr Donk。
- Speedcore:是Hardcore的一种形式,具有极高的速度,曲调通常较愤怒。Speedcore诞生于1990年代前期,BPM大都在300BPM及以上。代表人物:Diabarha、Coakira(核殺)、Noisefuckerz、RoughSketch(部分作品)。
- Doomcore:Hardcore中最慢的一种分支,注重失真,沉闷的Kick与黑暗氛围的结合,通常BPM在140以下。代表人物:Crptc、Manga Corps。
- (Mainstream) Hardstyle:是一种融合Hardcore,House,Hardtrance等曲风特点和影响所诞生的一种风格。通常有失真的底鼓,浑厚的低频,激烈的旋律,一般BPM在150-165之间。代表人物:Headhunterz、Brennan Heart、Hardwell。
- Euphoric Hardstyle:更注重旋律表达的Hardstyle分支,通常会有十分振奋的旋律和俗称“弹簧鼓”的Crunchy Kick编排,一般BPM在150-160之间。代表人物:Avi8、Cyber。
- Raw Hardstyle:更加黑暗,暴力的Hardstyle分支,其底鼓更加沉闷失真,音色具有撕裂感,且通常会使用Screech进行编排,速度较快,一般BPM在155-165之间。代表人物:Sub Zero Project、Ran-D、Yuta Imai。
- Extra Raw Hardstyle:Rawstyle的一个极端分支,拥有更撕裂的音色,会在底鼓上进行更多的设计,一般会使用Gated Kick、PVC Kick、Zaag Kick等底鼓类型。代表人物:Delete、Dual Damage、DEEZL、Rebelion。
- UK Hardcore(英式硬核):起源于英国;融合Breakbeat节奏、激昂旋律、合成器Riff和高速4/4底鼓,并带有反拍Bass等Hardtek元素;常含人声/采样和音高变化。代表人物:Stonebank、S3RL、M-Project、Tatsunoshin、DJ Noriken (部分作品受其影响)。
- Frenchcore:法核是来自法国注重旋律表达的硬核分支,法核的kick音色独树一帜辨识度很高,一般BPM在180-220之间。代表人物:Sefa、Dr.Peacock。
- Freeform Hardcore(自由式硬核):由UK Hardcore发展而来,并受到Trance影响
然而现在基本是日本人在写;通常带有标志性Acid音色;反拍Bass较少,底鼓低频突出。代表人物:Between & Betwixt、Lv.4、Umbrella。
由于从日本诞生的曲风大多是对原有曲风进行缝合而成,并没有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更多情况下是以标签的形式存在,是否可以判定为曲风还尚待考究,因此单开一列。
- J-HappyHardcore:注重旋律表达,相比主流硬核失真更少,减少了HDM音乐的极端性,更能贴近其他EDM曲风并更能融合其他音色。由Oldschool HappyHardcore演化而来,与UK Hardocre相似。以其主打的Happy的旋律(通常为大调)吸引听众,和二次元同人音乐相性极好。配器常用带有Kick侧链的反拍Bass和Chord编排,常用人声切片,Lead常用大量OTT,旋律常伴有大量滑音。一般BPM在170-200之间。代表人物:Dj Genki、P*light、YUKIYANAGI、Srav3R。
- J-Speedcore:在Speedcore的基础上增加更多日系旋律元素,减弱Kick的表现,Kick的Tok部分通常更加清脆,编排更加规律化,一般BPM在250以上。代表人物:m1dy、Kobaryo、XH。
- J-Frenchcore:日系法核在欧美系法核的基础上使用更加多样化的编排和音色,广泛受到了许多本土化J-core曲风的影响,更注重旋律,一般BPM在180-220之间。代表人物:USAO、Yuta Imai。
- Basscore(重低音硬核):硬核框架融合现代Bass Music元素;大量使用厚重、扭曲的低音音色和音效设计。代表人物:Laur、Juggernaut。
- Futurecore(未来硬核):融合Future Bass元素(标志性和弦、人声切片、Drop律动合成器);高BPM;氛围常较明亮/梦幻。代表人物:PSYQUI, Zekk。
- Gothic Hardcore(哥特硬核):融合哥特音乐元素(黑暗氛围、合唱、管风琴/管弦采样)与硬核节奏和能量。代表人物:Dark PHOENIX、you、Laur、Team Grimoire、CS4W。
- Hard Renaissance(硬复兴):J-core的分支,常见音游曲风标签之一;侧重融合文艺复兴时期音乐风格的旋律和结构;常使用古典配器;与Renaissance Hardcore不同,其编排与听感上完全属于日系核类型。代表人物:Team Grimoire、Laur、BlackY、xi、モリモリあつし。
- J-Nustyle Gabber:由Nu-Style Gabber结合日本同人音乐场景而来,底鼓更具工业质感,一般BPM在160-200之间。代表人物:Kenta-v.ez.、RoughSketch、Noizenecio。
- Hitech-Full-on:主要由Complextro发展而来,掺杂了些许DarkPsy的元素。Hi-Tech Full-on一词由日本制作人lapix提出。特点:复杂化的律动,高丰富的音色。代表人物:lapix、siqlo、VOLTA。推荐系列:MEGAREX的Ultra Hitech系列、HiTECH ALLiON系列;INTX的HiTECH VEATS系列;TECHBASE的RETURN HiTECH系列;NullTech_PARAMECIUM的TECH BOOT UP!!!!系列。
- Techcore:由MEGAREX定义,Hitech-Full-On X J-Hardcore,主要为高速Hi-Tech Full-on掺杂Hardcore要素的表现形式。代表人物:Lapix、Aethral、Tsubusare BOZZ、Zekk、Mameyudoufu。推荐系列:MEGAREX的EVANGELIX系列、ESSENCE系列;TECHBASE的TECHCORE EPOCH系列;NullTech_PARAMECIUM的TECH BOOT UP!!!!系列。
- 200step:由日本作曲家かめりあ(Camellia)首创,特点是BPM为200,Hardcore与Dubstep相结合。代表人物:かめりあ、kou!、DJ Raisei、Jinobeats等。代表性曲目:《Tera I/O - かめりあ》、《霹靂神ソフトウェア - kou!》。
- Artcore (DnB):Drum & Bass与钢琴、管弦等原声乐器结合、再搭配上一些电子音色/元素,塑造出独特的艺术感。由日本作曲家onoken首创。代表人物:onoken、Feryquitous、ak+q、Lime、Halv等。代表性曲目:《Felys - onoken》、《Excelsia - ak+q》、《Aurora - Lime》。
- Drum & Bass/Jungle:一种快节奏(通常170-180BPM)的电子音乐类型,属于Breakbeat,以其复杂的破碎节拍(Amen Break)、深沉有力的贝斯线和高亢的合成器音色或采样人声而闻名。它融合了雷鬼、爵士乐等元素,节奏急促且富有冲击力,氛围从黑暗到明亮多变。代表人物:Godie,Andy C,Rameses B。
- Liquid DnB:以其优美的旋律、温暖平滑的爵士/放克和弦、来自灵魂乐的Vocal采样和深沉的Bassline著称。它弱化了舞池类DnB常有的黑暗与侵略性,更注重营造流畅、动人的音乐性和松弛的氛围。代表人物:Feint,Netsky。
- Neurofunk:以其复杂扭曲的Bassline、工业化的冰冷音色和复杂的鼓组编排著称。代表人物:Noisia,Mefjus,Silentroom,Noir-D。
- Jungle:Drum & Bass的前身,更注重Breakbeat的复杂性和雷鬼元素。
- Breakbeat:基于破碎节拍(非4/4拍)。
- Big Beat:代表人物:The Chemical Brothers。
- Florida Breaks:起源于佛罗里达的Breakbeat风格,带有放克和拉丁影响。
- Footwork/Juke:起源于芝加哥,极速BPM(160+)与切分踩镲,节奏复杂。
- Ambient(氛围音乐):注重氛围、空间感和情绪,通常没有明显的节拍。
- Dark Ambient:营造黑暗、压抑、不祥的氛围。
- Drone:是一种极简主义音乐类型,强调使用持续声音、音符或称为Drone的音群。它的典型特征是冗长的作品,具有相对轻微的和声变化。
- Intelligent Dance Music (IDM):更偏向听觉和思考的电子音乐,节奏可能更复杂或不适合跳舞。
- Glitch:利用数字或模拟错误产生的音效作为音乐元素。
- Microsound:关注极其短暂的声音片段。
- Dariacore (同义 Hyperflip):一种与Hyperpop相关的电子音乐类型,具有突出的人声样本、混乱和失真的制作,因为大量削波的运用而呈现出小动态大响度多高频等特点,并受到Future Bass、混搭(Mashup)、Nightcore、uk hardcore、breakcore和Jersey Club的影响。其特点是加速样本、音高增加、碎拍、意想不到的网络meme音效和各种效果器的实现(尤其强调饱和效果器的作用)。BPM较高,一般在170以上。代表人物:Leroy(原名Jane Remover)、xaev、DJ Raisei。
这类风格受到20世纪末期(尤其是80年代和90年代末/2000年初)的音乐、电影、游戏或文化美学启发,并用现代制作技术进行重塑或致敬。
- Synthwave(合成器浪潮):强烈受到1980年代电影原声、电子游戏和合成器流行乐影响;使用模拟合成器音色、门控混响鼓(Gated Reverb Drums)、琶音器(Arpeggiator);营造复古未来感、怀旧或公路旅行氛围。节奏通常稳定。代表人物/作品:Kavinsky, Perturbator, The Midnight。
- Vaporwave(蒸汽波):一种起源于互联网的微流派;大量采样80/90年代的软摇滚、流畅爵士、电梯音乐等,进行慢速化、降调、切片、重复,并加入大量混响、延迟等效果;常探索消费主义、怀旧、赛博朋克、故障艺术主题;氛围通常是低沉、迷幻或讽刺的。代表人物/作品:Macintosh Plus (Floral Shoppe), Vektroid, Blank Banshee。
- Future Funk:蒸汽波的一个分支,更加注重律动和舞曲感;主要采样日本 City Pop、迪斯科、放克音乐,并加入强劲的鼓点和更快的节奏;通常氛围更加积极、活泼、充满都市感。代表人物/作品:Yung Bae, Macross 82-99, Saint Pepsi (Skylar Spence)。
- Mallsoft:蒸汽波的一个子分支,专注于营造购物中心、电梯或商业空间的氛围;使用环境音、背景音乐(Muzak)采样,并进行模糊化处理;氛围通常是空灵、孤独或超现实的。代表人物/作品:猫 シ Corp., 肥皂森林 (Soap Forest)。
- Signalwave:一种较小众的 Vaporwave 相关分支;使用老旧科技的声音作为素材,如拨号调制解调器声、电视雪花、低带宽音频等;声音破碎、故障感强,充满数字时代的怀旧和不安感。代表人物/作品:Disconscious, Cyber Ethos。
这类风格将特定地域的传统或流行音乐元素与电子音乐的制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声音。
- Kawaii Future Bass:Future Bass 的一个分支,融合了 Future Bass 的标志性和弦、人声切片和能量感 Drop,以及日本流行音乐或二次元文化中的可爱音色、旋律模式和声乐采样;氛围通常明亮、活泼、梦幻。代表人物/作品:Snail's House, PSYQUI, Yunomi。
- Moombahton:Reggaeton 和 Dutch House 的融合风格;标志性特征是 House 音乐的速度(约108-110 BPM)下的 Reggaeton 节奏型(特别是 Dem Bow 鼓组);常使用 Electro House 和 Dutch House 中的合成器音色和 Build-up 结构。代表人物/作品:Dave Nada (创始人), Dillon Francis, Major Lazer (早期作品)。
- Afro House:House Music 的重要分支;融入非洲传统音乐元素,如复杂的鼓组节奏(常有多层打击乐)、人声吟唱或采样、以及非洲乐器(或合成器模仿)的旋律线;强调律动感、氛围和部落感。代表人物/作品:Black Coffee, Masters At Work (部分作品), Osunlade。
- Melbourne Bounce:源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 Electro House 分支;标志性特征是独特的“弹跳”感离拍贝斯线(Offbeat Bassline);常搭配高音调的合成器主音、人声片段以及强烈的 Build-up 和 Drop 结构。代表人物/作品:Will Sparks, TJR, Deorro (早期作品)。
这类风格是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与主流流行音乐的歌曲结构、人声演绎相结合的产物,通常注重旋律和歌词,易于被大众接受。
- Synthpop:融合新浪潮/流行乐的歌曲结构和人声,以及合成器主导的电子音乐编排;强调旋律、钩子(hook)和使用70年代末/80年代的合成器和鼓机音色;氛围多样,但常带有一丝忧郁或冷峻感。代表人物/作品:Depeche Mode, Pet Shop Boys, New Order, Eurythmics。
- Electropop:广义上指采用电子乐器和制作技术作为主要元素的流行音乐;通常保留典型的流行歌曲结构(主歌-副歌),注重人声表现和旋律;电子元素可以是合成器、鼓机、采样或各种效果。风格多样,涵盖范围很广。代表人物/作品:Lady Gaga, Robyn, La Roux, The Knife (部分作品)。
- Hyperpop(超流行):近年兴起、带有实验性和解构感的流行音乐分支;通常极度夸张流行音乐的元素,使用尖锐或故障感的电子音色、大量失真、激进的 Auto-Tune (常大幅升调)、快速变化的结构;融合了 PC Music, Trance, Trap, Pop Punk 等多种风格,能量感强且常显混乱。代表人物/作品:100 gecs, Charli XCX (后期作品), Arca (部分作品), Sophie (制作人)。
- Lo-fi Hip Hop:以“低保真”(Lo-fi)音质为标志(如模拟录音的暖度、磁带嘶声、黑胶唱片杂音);大量使用爵士或灵魂乐采样并循环播放;鼓点通常简单、放松,节奏偏慢;营造慵懒、chill 的氛围,常作为背景音乐使用。代表人物/作品:Nujabes, J Dilla (影响力人物), Chillhop Music (厂牌/合集), Lofi Girl (YouTube 频道/合集)。
这是一个值得单独说明的融合风格,尤其在日系音游圈中较为流行。
- Artcore (广义):通常指Drum & Bass的分支,融合古典/管弦乐旋律与配器;结合Breakbeat、Hardcore等电子节奏;强调优美旋律与硬核冲击力的对比。由日本作曲家onoken首创,其作品《felys》(2002年)被公认为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日式艺核(Artcore)作品,奠定了该风格的基础。
- Renaissance hardcore:通常指更偏向Hardcore框架,但融合文艺复兴时期或古典音乐元素。
- Hard Renaissance:J-core的分支,常见音游曲风标签之一;侧重融合文艺复兴时期音乐风格的旋律和结构;常使用古典配器;其编排与听感上完全属于日系核类型。代表人物:Team Grimoire、Laur、BlackY、xi、モリモリあつし。
代表艺人包括onoken、Feryquitous、ARForest(韩国制作人,主营hardcore和artcore)、xi(石渡佑介,日本曲师,作品常带有钢琴和ARTCORE要素)等。
- Botanica (有机音乐):一种将钢琴、弦乐、吉他和人声等原声乐器中带有怀旧色彩的音色与频谱处理和故障元素相结合的流派。它不是倾向于清晰的旋律或传统的歌曲结构,而是通常采用一种更类似于环境音乐的方法,在不同纹理之间自由流动。相关人物: Alexander Panos, phritz。
要深入了解电子音乐,可以访问如 Musicmap 或 Ishkur's Guide to Electronic Music 等交互式网站进行听觉和学习。这些资源提供了电子音乐风格的历史、关系和试听样例。
请注意:曲风分类具有争议性,且近年来音乐风格发展趋于多风格融合,本分类仅供参考。享受音乐本身比纠结于标签更为重要。